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果實籽仁類中藥

桃仁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 m.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25 16:00:18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

桃仁

            桃仁

桃仁為較常用中藥。始載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下品。

別名:毛桃仁、扁桃仁、大桃仁

來源:為薔薇科植物落葉小喬木桃的干燥成熟種子。栽培或野生。

產地:主產于華北、華東,西北、中南、西南地區(qū)。

性狀鑒別:種子扁平長卵圓形,長1~1.5厘米,寬1厘米,厚3~5毫米。頂端尖中部膨大,基部鈍圓而偏斜,邊緣薄,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,尖端一側有一棱線狀種臍,基部有臺點,并自該處分散出多數棕色維管束脈紋。種皮薄而脆,易剝落,內有肥大子葉二片。富油質,胚根位于種子尖端部分。氣微,味微苦。

以個大飽滿,不泛油者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苦杏仁甙、苦杏仁酶、脂肪油和維生素B1。

功效與作用:破血行瘀,油燥滑腸。其作用為:鎮(zhèn)痛、消炎、解毒、通便。又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有療效。

炮制:去凈種皮,用時搗碎。

性味:苦、甘、平。

歸經:入心、肝經。

功能:活血行瘀,潤燥滑腸。

主治:經閉徵瘕,蓄血,腹痛,外傷瘀血及腸癰,腸燥便秘。

臨床應用:為祛瘀常用藥。

1、治血瘀經痛、經閉,表現(xiàn)有下腹脹癰、經行不暢、夾有瘀塊、血色紫黑、經血量少,甚或數月不來,舌質紫,或舌邊有瘀點,脈澀或沉緩。治宜化瘀與調經相結合,常用桃仁、紅花配四物、方如桃紅四物湯;如氣虛弱較甚,用桃仁、紅花配八珍湯(黨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熟地、白芍)如氣郁疼痛較明細,可在桃紅四物湯基礎上再加柴胡、牛膝、枳殼等,方如血府逐瘀湯。

2、治跌打損傷而致的瘀血滯留作痛,無論論新傷、舊傷、內傷、外傷,都可用桃仁祛瘀。一般配紅花、當歸、桑枝、赤芍。如屬傷后瘀血內蓄而有熱結便秘,脅腹疼痛,則需配大黃、天花粉、柴胡、當歸等,方如復元活血湯。如屬傷后寒凝瘀滯,關節(jié)肌肉酸疼、僵硬而怕冷,得溫則痛減,須配桂枝、白芷、當歸等。

3、治腸燥便必,尤其適于跌打外傷后瘀熱內積引起的便秘,或病后、傷后臥床多、活動少,影響到腸管蠕動減慢所致的便秘,取其有脂肪油能潤燥而滑腸,常配火麻仁、當歸、生地、枳殼等。如便秘由溫熱病或跌打損傷后“蓄血”引起,表現(xiàn)有腹部脹滿疼痛、譫語煩渴、脈沉澀,或有發(fā)熱,要配大黃、芒硝等加強下瘀清熱的作用,方如桃仁承氣湯。此方破血下瘀之力較猛。如果想作用稍緩和些,也可用膈下逐瘀湯加大黃代之。

4、用于治腸癰(急性闌尾炎)和肺癰(肺膿瘍),桃仁作為輔助用藥,故葦莖湯和腸癰方均用之,其作用可能為消炎、祛瘀、排膿。

此外,桃仁對散瘀結積聚有一定作用,可配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赤芍等制成桂枝茯苓丸,試用于治療體積不大的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。

附:1、桃仁藥性較純,故在活血祛瘀劑中廣泛應用,配破瘀藥則破瘀,配行血藥則行血,但單用力薄,一般不作為主藥用;

2、桃仁與杏仁均能治便秘,但前人認為杏仁行氣,便秘而見氣郁者較適宜;桃仁行血,便必而見血滯者較適宜;并可參考脈象用藥,脈浮屬氣宜用杏仁,脈沉屬血宜用桃仁。以上區(qū)別可供參考,但實際上在一般情況下,桃仁與杏仁可以同用于治便必,也可以互相代用;

3、孕婦習慣上不用桃仁,如治便秘,可用火麻仁加川樸代。

用量:3~9g,不宜多服用時須打碎(即為桃仁泥)。

處方舉例:1、桃紅四物湯:桃仁9g(打碎),紅花6g,川芎4.,當歸9g,白芍9g,熟地12g,水煎服。

2、血府逐瘀湯(<醫(yī)林改錯>):桃仁9g(打碎),紅花9g,當歸12g,生地15g,赤芍9g,川芎4.5g,柴胡6g,牛膝6g,枳殼6g,桔梗6g,甘草3g,水煎服。

3、復元活血湯(<醫(yī)學發(fā)明>):桃仁6g(打碎),紅花6g,柴胡6g,炮山甲1.5g,大黃(酒炒)3g,歸尾6g,天花粉3g,甘草2.4g,水煎服。

4、桃仁承氣湯(<傷寒論>):桃仁9g(打碎),桂枝6g,生大黃9g(后下),元明粉6g(沖),甘草3g,水煎服。

注:1、桃仁的栽培品個較大,野生品個較小而飽滿,有些嫁接后的種子特別癟瘦。

2、桃仁形狀與杏仁近似,應注意區(qū)分。

3、未成熟的風落毛桃干燥后稱“碧桃干”,中藥用作固澀藥,治盜汗、吐血、妊娠下血等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蓽茇

蓽茇 (《開寶本草》)【異名】蓽撥(《唐本草》),蓽撥梨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